2024年12月5日

16日行动|李清照:反抗家庭暴力的女性先锋

  • 北京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 林檎
  • 2024-11-25 14:00:00


写在前面

天是 “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也是“反对性别暴力16日行动”(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的开始。在这一背景下,提及李清照——中国历史上反家暴的重要人物,更显得意义非凡。


李清照,作为宋代最负盛名的女词人之一,不仅因其才华横溢的文学成就而被后人推崇,她的人生经历中所展示出的坚韧与勇敢,也在近代的女性意识复兴中被不断解读。


在最近播出的剧情式纪录片《凤凰·她的传奇》中,李清照的抗争被赋予了女性视角的解读与诠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与讨论。


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选择再嫁。在宋朝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女性再嫁是比较宽容的,即使是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巨擘程颐,在自家人遇到再嫁后,仍然用默许的态度来对待。


然而李清照作为当时的公众人物,她的每一个行为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导致她的再嫁行为承受了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


李清照再嫁后的不幸婚姻,更加深了外界对她的批评。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是一个爱慕虚荣、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


张汝舟不仅贪图她的名气和文物字画,还对她百般压迫,甚至施以暴力。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她写道:

「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外援难求,自陈何害?」


张汝舟的贪婪与暴力,使得李清照这段婚姻在公众眼中成为“失败的选择”,甚至有些人将她的不幸归咎于她的“轻率”再嫁。


这些指责和非议,无疑是封建礼教对女性自由意志的扼杀和对女性独立追求的压制。


所以李清照深感识人不明,对自己曾选择张汝舟为伴而深深懊悔:


「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高鹏尺鷃,本异升沉;火鼠冰蚕,难同嗜好。」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的文字字字如泣,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见李清照所遭受的暴力和压迫,对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折磨。


李清照不甘心忍受这段不幸婚姻,决心离婚。她的抗争之路,是那个时代一名女性在家庭暴力和社会压迫下追寻自我解放的艰难历程。



根据宋代律法,女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使是协议离婚,也必须得到男方的准许,除非是丈夫犯有罪行。当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在任期间的舞弊罪证时,她毫不犹豫地向朝廷揭发。


依照《新详定刑统·斗讼律》,妻子告发丈夫有罪被视为“告周亲,以下罪,……虽得实,徒二年”。这意味着即使妻子告成功,也将面临两年徒刑。


即便如此,李清照依然选择揭发张汝舟,义无反顾。这使得李清照的举动更显得难能可贵,她的抗争是一种超越时代规则的勇敢尝试。


事实上,很少有关于家暴的史料能够流传至今,许多女性的遭遇都被历史所掩盖。正因为李清照有才气又有名气,她所遭遇的家庭暴力才得以被记录并流传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一瞥当时女性在婚姻中的真实困境。


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下,女性的声音往往难以得到倾听,更不用说对抗家庭暴力和追求自我独立。李清照的勇敢举动,展现了她超越时代局限的意识和决心,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反击。


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反映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她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与生活的愁绪,展现出敏感、细腻且强大的自我表达能力,描绘了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在这段抗争中,我们看到李清照不仅是一个敏感、有才情的诗人,更是一个有勇气、有韧性的强大女性。在封建时代,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依附的存在,但李清照却以她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勇敢的行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即使是在战乱之中,李清照也能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动荡的岁月中里,依然保持着不屈的精神。正是这种顽强的个性,让她在逆境中展现出不同于时代期望的女性力量。


在现代社会,虽然法治和社会意识的进步让女性的权利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家庭暴力仍然是一个顽固存在的问题。


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4.7%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都是男性。


许多女性在家庭中依然面临着沉默的痛苦,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仅有的那些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名字的女性,更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但同样勇敢的女性。


李清照的抗争之路,是一曲古代女性在压迫中寻求自我解放的悲歌,是千百年来无数女性坚韧力量的缩影,更是一则鼓舞现代女性勇于争取自己权利的榜样,为今天的我们点亮了一盏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灯火。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责自负。

**配图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