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

源众评论 | 受害人遭遇“天大的事”,媒体该如何更好地叙事报道

  • 源众微信公众号
  • Caitlin
  • 2023-01-12 10:36:00

三八妇女节缘起于女性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行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今天妇女权益保障情况得到较大改观和进步。但性别暴力仍是目前最严重且较常见的侵害妇女权益形式,家暴、性骚扰、性侵等性别暴力的发生率仍较高。

 

而随着社会大众对妇女权益和性别议题关注度的普遍提升,性别暴力事件成为媒体报道重阵。拉姆案、阿里员工涉嫌性侵女同事案、厦门中介杀女房客案...在这些性别暴力的热点事件中,各家媒体纷纷竞相报道,成为网民和大众较为信赖和依赖的信息获取渠道。

 

媒体在给予性别暴力议题更多关注的同时,一些报道中不够得体、有欠妥当的表述和用语令人感到隐隐担忧,如对暴力细节不必要的特写、对受害人污名的揣测、受害人有罪论的诱导性描述等。

 

这些看似细微,似乎只是略有不妥的报道,在网络时代,可能引起巨大的“涟漪效应”,对受害人造成巨大的二次伤害。

 

“社会性谴责和伤害”对受害人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有鉴于此,在今天,这个举国共同关注妇女权益的特殊日子,为推动媒体更公正地报道性别暴力事件,充分发挥其在性别平等文化构建中不可替代的倡导作用,笔者就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性别暴力事件展开探讨。

一、媒体报道何以影响你我,她和他?


新闻媒体是我们知晓性暴力事件的主要途径。


如何报道性暴力事件,直接影响着公众及受害者对该类事件的认识、观念、态度和行为。

不仅如此,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性暴力案件的不当报道会引发连锁反应:

除了受害者伤害被系数级扩大外,

也影响受害者、侵害者及社会大众对性暴力案件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潜在受害者的维权决策、加害者的行为和策略。

同时,新闻媒体本身是改变受害人不友善环境的关键资源和力量。

 

二、媒体如何在保证报道叙事完整性的同时,公正地报道性别暴力事件?


置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解和叙事


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迷思、对受害人的完美想象等观念、态度,是真实存在的。


 它们真实地影响每一个性别暴力的受害人和潜在受害人。

在客观上,它们构成或促成了对性别暴力受害人不友善的整体环境,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性别暴力事件及其实施者合理化暴行的温床。

 

因害怕不被相信,害怕被指责、嘲笑和/或因羞耻感,这种受害人不友善的氛围和环境让受害人羞于或者不敢坦白自己的遭遇或对外求助。

 

它也影响着每一个女人,使她们陷入无端恐惧和自我过度设限的漩涡。

 

 

因此,报道者应避免复制和传播将性别暴力合理化的迷思,如:

将受害人与其外貌、衣着、职业、地域、精神状态、动机和经历、时间相联系(大半夜穿这么少);

 

迎合或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如性行为主动等于“男子气”,“女性”通常在性方面较被动和顺从(说“不”就是“要”),女性应体贴、善解人意,被强奸的女性通常是那些“人际交往复杂”“不单纯”的人,男人不会被强奸或只有“软弱”的男人才会被强奸...

 

教女人如何避免被强奸,而不是教男人不要强奸;

 

合理化性别暴力行为,“男人嘛”“他只是没忍住...

 

物化或贬低女性的语言等。


尊重Ta的叙述  避免用为其带来负担的语言


A 不使用带有暗示性的语言描述受暴人和加害人。

“漂亮”、“妓女”、“性感”、“偏执狂”、 “变态”等;不使用强化性别成见、性别角色陈规定型的语言,如“改嫁”、“后妈”、“弱女子”、“命苦”等。

 

B 多引述,少转述。

尽可能直接引用受害人对自己经历叙述的原话,这一方面有助于尽可能按受害人原意呈现事实,另一方面,引述本身是对受害人的一种支持,有利于防止其遭受二次伤害。


尊重受害人的用词和表述,主动询问偏好的“代词”,使用更中性的代词,以确保正确表述受害人经历的高效而简便方式

 

避免使用“据称”,它容易让读者心中对报道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毫无根据的怀疑。

(如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您留言。)

 

使用主动语态

 与其他暴力犯罪相比,新闻媒体在性别暴力案件的报道中常用被动语态(如“她被强奸了”),这种报道方式与迷思的接受度和受害人有罪论呈正相关。


谨慎对受害人的身体/着装打扮作不必要的描述


技巧:将报道对象假设成男性,是否还会对其着装打扮、出行时间乃至指甲油颜色进行报道?

 

媒体对女性外表的描述,无论是积极的还是善意的,都会负面地影响读者对该女性的看法。鉴于围绕女性服装选择等的迷思普遍存在,对性别暴力受害人着装外貌描述特别有害且没有必要。


尊重受害人的隐私权和尊严,积极同理共情受害人


在受害人不同意公开身份的情况下,不使用受害人的真实姓名,对受害人的声音和图像做适当处理;不使用能推断出受害人身份的资料,如住址、工作地等。

 

确定受害人同意公开身份是真正出于自愿

Ⅰ、不想当然,而需要获得受害人的清楚表示;

Ⅱ、保证受害人表示同意时头脑清醒、情绪稳定;

Ⅲ、告诉受害人有权拒绝采访;

Ⅳ、如果受害人在同意后又反悔,尊重其选择;

V、受害人有权拒绝回答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暴力或虐待的细节和信息。

 

C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公开未成年人的姓名、住址、照片或其他能推测出未成年人身份的资料。

 

为受害人预留足够的考虑和准备时间。叙述创伤经历需要大量的情感能量,给受害人更多时间来考虑是否受访和为采访做准备,采访效果会更好。


试图在紧迫期限内联系并催促受害人,如不断发邮件、打电话或法消息可能会触发创伤,引起不适(尤其对被跟踪、被性骚扰、被约会暴力的受害人而言)。



做礼貌的采访者


为受害者预留足够的考虑和准备时间。

尊重受害者的界限。 如果受害者不想分享,特别是关于暴力或虐待的细节和信息,请不要强求。

尊重受害者拒绝采访的权利,即使他们已与其他新闻媒体交谈过。
  • 重述基于性别的暴力的故事可能会让人筋疲力尽,因此即使是最直言不讳的活动家也可能需要休息一下。

避免使用物化或贬低女性的语言。


理解性暴力案件的真相和事实


有关性暴力的指控很少是错误的。

  • 被施暴者站出来需要勇气。调查显示,只有2%至7%的性暴力案件被谎报。


什么是性同意?

  •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Consent it's simple as a tea(用一杯茶解释什么是性同意)

END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