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

源众行动 |我们是不可小觑的 “缝隙中的生命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线上工作坊回顾

  • 北京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 源众
  • 2024-05-10 14:00:00

写在前面

为帮助各责任主体部门更好地落实、执行、推广强制报告制度,源众携手儿童保护领域学者、实务者、律师,合作开发了分别针对学校、社区、社会组织三个版本的《强制报告制度实务手册》,并在今天以该系列手册为基础,以强制报告制度为核心,对未成年人权益相关法律、政策以及个案实务经验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与分享。
      本次工作坊邀请的授课专家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创始人李莹律师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研究顾问王佳玉老师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社工事务所家庭服务部主管余群老师;河南昱之佳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副主任冯嘉昱律师学员主体是社区和妇联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律师、心理咨询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志愿者、在校学生等,共计40余名。


工作坊亮点回顾


李莹律师首先梳理了“强制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发展历史和实施现状,指出强制报告制度目前还处于未被完全激活的状态,需要各个责任主体更多地去学习、理解以投入实用。《强制报告实务手册》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得以开发,希望能够为更多机构提供可参考、可上手的强制报告实务工作内容。

在李莹律师介绍完大背景后,王佳玉老师首先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四大顶层设计、两大原则与十大制度。强制报告制度为十大制度之一,王佳玉老师紧接着对其实务工作进行详细且实用的介绍,比如强制报告制度基本流程和响应机制,包括立案侦查、保护救助、督促追责等。

王佳玉老师特别强调,在《民法典》等各法律的规定下,儿童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监护不当、侵害、缺失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在接下来的手册内容介绍环节,佳玉老师强调了“如何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暴力”,分享道,我们要从理表现和情绪及行为表现两大方面进行考察,尤其要对儿童偏差的行为进行关注,而不是以“青春期叛逆”等原因忽视掉这些信号。

在理论知识搭建之后,余群老师、冯嘉昱律师为大家带来了个案分享。


尽管每一个个案的推动都不容易,正如余群老师总结的“缝隙中的生命力”那样,每一个受到暴力的孩子都像在缝隙中努力生存,每一个个案的管理员、律师,也像在缝隙中一样艰难地开展着工作。

但是在这些艰难的经验当中,我们也听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比如在个案管理中,多利用“优势视角”,挖掘儿童自己内心的力量和ta身边的资源,包括老师、亲人、朋辈等;多共情、表示支持,让儿童感到自己被接纳等等。


冯嘉昱律师还介绍道“如何与公检法沟通”,表示一些公检法部门可能考虑到保密等问题,并不直接与社会组织沟通,建议大家在工作中,如果涉及到违法行为的案件可以尽早请妇联、律师进行介入和代理,更加快速地推动案件进展。同时也要关注到受害儿童及其家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性犯罪相关案件),多多链接各方资源,以免二次伤害。

冯嘉昱律师也分享道,公检法在面对未成年人案件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谅、共情受害未成年人,因此可以多鼓励权益受损儿童及其支持力量尽早寻求司法救济。


我们发现,综合社工和律师的视角,能够看到和满足儿童更全面的需求,这也为我们共同建立一支综合力量的未保队伍提出了必要性。此次线上工作坊只是一次开端,接下来的儿童保护之路,期待与各位伙伴一同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