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源众直播 | 如何拍自己的伤情照片?如何清晰报案?

  • 北京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 源众
  • 2024-04-16 16:55:00
提问清单:

·精神暴力怎么取证?

·如何拍自己的伤情照片?

·在家里安装监控需要注意什么?

·去医院怎么和医生交流?

·如何清晰报案?

·我报警会影响孩子政审吗?

  ·对方转移财产怎么办?

——


取证之——精神暴力怎么取证?


直播一开始,就有观众在互动区提出问题:精神暴力怎么取证?邓晓夏律师就此问题进行了回答,来一起看看她的回答对你有没有帮助吧~


邓晓夏律师:

精神暴力的取证确实是比较困难的,被法院认定的概率也较低。但也可以考虑从过程和后果2个方面入手。从过程上看,可以录制、保留双方交流的音频、视频。从后果上看,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或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心理测评并要求出具测试诊断结果。

——


取证之——怎么拍自己受伤的照片?


直播间气氛初步活跃后,有观众尝试连麦交流,询问:怎么拍自己受伤的照片?是用手机对着自己的伤口“咔嚓”拍一下就可以了吗?


邓晓夏律师:

不是对着自己的伤口拍一下就可以了的。要拍全身,以能够认出“照片里的人是你”为原则,也要拍局部。可以对着镜子先拍一个展示伤口的全身照,再拍伤口具体的局部照片。拍照的时机要越早越好!

——


取证之——在家里安监控需要注意什么?


还有观众问道:“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安装了防盗和看猫猫狗狗的监控,我如果想用监控保护自己,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邓晓夏律师:

要注意视频是存储到什么地方以及存储容量是多大,注意管理好存储空间不要让新的视频覆盖掉了有用的视频。关于显示的视频时间,现在的监控视频一般都会自己同步北京时间,注意不要自己修改视频的时间或进行任何篡改。

——


取证之——在家里安监控需要注意什么?


还有观众问道:“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安装了防盗和看猫猫狗狗的监控,我如果想用监控保护自己,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邓晓夏律师:

要注意视频是存储到什么地方以及存储容量是多大,注意管理好存储空间不要让新的视频覆盖掉了有用的视频。关于显示的视频时间,现在的监控视频一般都会自己同步北京时间,注意不要自己修改视频的时间或进行任何篡改。

——


沟通之——去医院怎么和医生交流?


“那我如果去医院就医该怎么和医生说呢?就医的时候隐瞒受伤的真实原因会不会影响以后家暴的认定?”这位观众接着问。


邓晓夏律师:

如果您有勇气和医生说自己受伤就医的真实原因就最好了!因为医生会在病历中写明您的自述,若您想进行司法救济,这也许会成为您的证据之一。

——

沟通之——去报警怎么和警察交流?


“我从小到大只去派出所办过身份证,从来没有报过警,我该怎么和警察交流呢?”


邓晓夏律师:

首先,您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你想和ta离婚吗?如果答案是“想”的话,您就需要向民警表达自己坚决的态度!!!如果答案是“暂时还没有做好离婚的准备”,您也需要留下一些证据,以备不时之需,或者让警察代表的公权力起到震慑施暴者、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作用。


具体可以向警方提出以下诉求:

·要求全程打开执法记录仪;

·要求对家暴经过做好笔录;

·要求警方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

——

我报警会影响孩子政审吗?

有观众问:“我不敢报警,因为我担心如果报警了会影响孩子政审?会吗?”


邓晓夏律师:

大概率不会的!根据政审最严格的公安岗位的《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政治考察工作办法》第九条,除非考察对象的家庭成员因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受到刑事处罚的,其本人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选。父亲因家暴被出具告诫书,甚至行政拘留,对孩子都没有什么影响的。

——

案例咨询

观众分享案例:孩子(8周岁以上)常年被爸爸家暴,妈妈想要离婚,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但孩子常年被“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影响,愿意跟打Ta的爸爸一起生活。这时候,妈妈怎么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呢?


邓晓夏律师:

如果孩子8周岁以上了是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的,如果孩子明确表达自己愿意和爸爸一起生活,那么也是有一定的概率判给爸爸的。

这时候,妈妈就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争取在离婚时就能将孩子的抚养权判归自己,因为如果先离婚,再变更抚养权的概率较小。

妈妈可以先留存孩子爸爸家暴的证据(照片、视频、报警记录等)、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再将家暴证据、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离婚诉讼中的证据,证明孩子在爸爸那里受到了伤害,跟着爸爸生活不是适合孩子的选择。同时,妈妈也可以积极留存自己的经济状况、对孩子照料的证据。

——

讨论

最后,有位对法律知识感兴趣的观众也连麦和源众讨论了#在司法实践中,家暴的认定困难吗?#这一话题。

他发现,有的案件,即使是警方出具过家庭暴力告诫书,法院在认定的时候也未必会认定为家暴,对家暴的认定似乎很严苛。这是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暴力是法律规定的判决离婚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法院、法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不同。

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法不入家门”到《反家庭暴力法》,无暴力的未来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