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源众行动 | “她力量暖心会”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北京场活动分享

  • 源众微信公众号
  • Zoe
  • 2023-02-20 16:05:00

2月,空气中已隐隐有了春天的气息。空气潮湿了许多,风带来远山的雪融化的气息。

历经半个多月的筹办,2023年度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她力量·暖心会”于18日在北京落地。本次小组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督导姜莹作为小组主讲人、源众项目官员王卓盈、志愿者艾硕分别作为主持人和记录员。

18日早上,小组学员在场地集合,一开始大家还有些局促,但是很快,姜莹老师温柔亲切的声音以及有趣的破冰活动让大家绽放笑容、放松了下来。


你·好

“如果我是动物/植物/风景,那我可能是……”

每个人拿起手中的纸笔描绘自己的形象。她们有人是心中灵动梦幻的梅花鹿、向往自由的猫咪和蜻蜓、有人是童心烂漫的绿雏菊、大树与阳光的“静逸”、横看山水竖成峰的“川”……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美好。


回·顾

在学员们彼此熟悉了之后,在姜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两两组成小组讨论遭遇家庭暴力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讨论期间,频频有姐妹落泪——尽管暴力似乎早已平息,但心底的创伤难以愈合。

阳光组说,遭遇家暴让自己时常感到恐惧、胆小、时常倾向于回避、怀疑,甚至对人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月明林下组说,遭遇家暴带给我们的恐惧、羞耻感被我们深深埋在心底,常常以愤怒、怀疑、自卑、孤独感等形式外显。但是,月明林下组的成员提到,我们要摆脱受害者的心态,以“幸存者”的身份去接受过去、迎接未来。


丽水组的姐妹分享道,遭遇家暴这件事情让自己变得冷漠、压抑,似乎对生活和身边的人都失去了热情。姜莹老师对此补充道,冷漠可能是自我保护机制,我们不能因此再责备自己。



善待·自我

回顾环节之后,姜老师紧接着抛出另一个问题:“在情绪不好时,大家都是如何善待自己的?请和大家分享你的方法。”

小组之间展开热烈讨论时,“静逸”却忍不住流泪了。小组成员帮忙解释道:“静逸发现,自己没有专门做过自己开心的事情,所以事情都是丈夫孩子优先,所以感到委屈。”

是啊,在家庭、工作的夹缝中,照顾好自己并非易事。特别是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女性作为家庭的奉献者、付出者,其需求是长期被忽视的。然而,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照顾,每个人都有权善待自己。

特别当人生进入梅雨季节时,更需要给心灵投喂一些阳光。

吃好吃的、运动、创造与表达、听书、结交朋友、与人深度沟通、亲近自然、正念饮食、芳香疗法……是不是光是想象,都已经觉得幸福了呢?



前·行

在美味的茶歇和一段冥想、舞动后,活动渐渐进入尾声。姜莹老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

蜻蜓说:我学会了和解,放过ta,也还自己平静。

猫咪说:我学会了承认这段经历,并重新聚焦自我、善待自我。

绿雏菊说:我发现,彼此看见就是疗愈。况且从人类历史的维度上来看,家暴或许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们不再执著于它带来的痛,会好得更快。

静逸说:我学会了好好生活要从善待自己、爱自己开始。


迈入一段亲密关系时,没有人会预料到最亲近的人会将拳头挥向自己。因此,对几乎所有曾遭受过家暴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段不堪回首、难以启齿的经历。

但是,压抑、否定、羞耻只会阻碍伤口的愈合,在日后持续隐隐作痛。

而当我们去正视它、去诉说它时,它的力量将会被削弱和化解,甚至为自我提供痊愈、成长的能量。

活动已接近尾声。每个人用纸笔给自己写一封信。在一上午的敞开心扉、倾诉与倾听之后,每个人都情绪奔涌。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听别人说话,对别人说话,也该花点时间和自己对话了。

告诉自己,“我有力量张开双臂、迎接生活,我也有权利随时蹲下来,给自己温暖的拥抱”。


后·记

家庭暴力,和性骚扰、职场性别歧视一样,是不平等性别文化的外显形式。生活在尚未彻底进步的性别文化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因此,首先我们想对家庭暴力、性骚扰、性别歧视的受害者说,遭受暴力和歧视绝对不是你的问题,请停止自责和羞耻,勇敢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我们要呼吁所有的姐妹,在身边有人遭受家庭暴力时,你的一句问候、支持、安慰也许能给她莫大的力量。如果她想离开这段关系,就积极地支持她;如果她暂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请不要责备她,尊重她的决定并站在她的身边。

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勇敢地对家暴说不,不管你是亲历者还是围观者。“家暴零容忍”,不只是一句口号。

最后,衷心祝愿“她力量·暖心会”的学员以及所有的家暴幸存者姐妹未来顺遂、平安喜乐。

如果需要帮助,源众随时在这里,陪你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