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述
在晓晓网上发声的视频中,她曾说道“事后他威胁我,不许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我也不敢向任何人说起。”“后来他一直拿第一次的事情威胁我,前后共侵犯了我三次”。这两句话透露了2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一则,晓晓害怕自己遭到侵犯的事情被他人知道;二则,晓晓没有接受到全面的性知识教育,无法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所受侵犯的严重性,更无法意识到这个侵犯触犯了法律。所以在被威胁后,她容易被恐惧的情绪影响,她更是不可能想到向家人之外的第三方人员(如老师、警察)求助,以至于难以挣脱性侵犯给她框定的思想牢笼,再次被侵犯并且在学校生下独自孩子。
由于性教育的缺位使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后无法正确地向外界求助,以致酿成无数个难以挽回的次生悲剧发生。这种事情并非只发生在晓晓这一个受害者身上。源众在今年经办了一起老师强奸8岁学生小萌的案件。小萌在遭到性侵后,跟奶奶爷爷说明了自己受到性侵的事情。但老人考虑到她的名誉问题,当时只是选择找校长闹了一番,没敢告诉孩子的爸妈。而小萌知道两性知识后开始情绪反常,得了抑郁症,并在15岁因抑郁症选择自杀。在其自杀未遂后,她的父母才知晓此事,并选择报案。
源众热评
如果我们无法扭转晓晓和小萌遭到性侵这一事实,那我们能不能减少甚至避免性侵后次生悲剧的发生呢?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报告》中显示,每23名青少年中仅有约1人能够完全正确回答问卷中的3道生殖健康知识问题。其中,对“女性一次性交就有可能怀孕”以及“人工流产对女性以后的妊娠不会产生影响“的正确率只在50%左右。[1]
在多数青少年无法正确认知性的情况下,别说减少次生悲剧的发生,就连受害者在遭受性侵后都很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遭遇了什么。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构建全方面全方位、贯穿整个未成年不同年龄层面的性教育体系,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性教育”首次被正式写入法律条文之中,在新《未保法》“学校保护”一章中,明确写道,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写到:“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3]
根据法案的规定,我们可以从学校(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传媒机构(包括互联网内容流量平台)三方面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性教育体系。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建议:“从 5 岁开始,儿童就需要获得适合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专门的性教育。其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全面性教育」,涵盖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包括关系,价值观、权利和文化,社会性别,暴力和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4]
我们可以根据此建议,构建一个包揽整个未成年人成长阶段的专项性教育计划。如幼稚园阶段,可以着重向儿童输入基本的生理知识,并让ta们深刻意识到“隐私部位是不能被任何人触碰的。一旦被触碰就可以向父母、老师、警察叔叔告状”这一概念。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去指导社会各方开展未成年人性教育,但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如这两天频频登上热搜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上的性暗示内容,都在不断地提示我们,我国性教育的开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我们究竟要看到多少出这样的悲剧发生,才能换来性教育的普及呢?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性教育,究竟有多缺失?》https://zhuanlan.zhihu.com/p/465919063
[2] 《性教育首次被写入法律,刘文利:“性教育”不等于“防性侵教育”》https://zhuanlan.zhihu.com/p/384843010
[3]《中国的性教育,究竟有多缺失?》https://zhuanlan.zhihu.com/p/465919063
[4]《中国的性教育,究竟有多缺失?》https://zhuanlan.zhihu.com/p/465919063